歡迎來到天臺人才網!
巧手編“玲瓏”后繼乏人
2015-04-09 10:28:17 閱讀量:253 來源:天臺人才網 作者:天臺人才網

  在我縣平橋鎮(zhèn)下街,有這么兩家相對的燈籠老店,兩家店主龐義干和龐義號是親兄弟,同是一個燈籠世家的傳人。龐義干和龐義號兩兄弟七八歲開始在父母身邊學習搗漿糊、修剪燈籠胚,制作燈籠的手藝,如今兩位老人都已年屆古稀,祖?zhèn)魉拇臒艋\手藝面臨失傳。

  竹編燈籠是一項古老的傳統(tǒng)民間藝術。兩位老人的祖輩在早年間是從事酒坊工作的,當時的燈籠手藝是祖輩趴在別人家的門縫里偷學到的手藝。在兩位燈籠藝人工作的老屋里,擺放著大大小小的各式燈籠,最大的有32厘米高,最小的只有10多厘米。從種類上有:大紅燈籠、竹編燈籠、走馬燈等等。從造型上分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鳥等等。龐氏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、剪紙、紙扎等工藝。龐義干指著掛在墻上的走馬燈介紹說:“走馬燈是最為暢銷的燈籠,以前每年元宵節(jié)生意都很不錯,只是現在塑料燈籠幾乎取代了竹編燈籠,好在這些小燈籠每年都會專程運到臺灣、寧波等地賣給當地人。”每年他們兩兄弟從年頭干到年尾,幾乎沒有閑暇時間。

  竹編燈籠的工藝至今依然維持手工作業(yè),龐義號介紹說,制燈籠的工序非常繁復。砍竹、破竹、削篾、起花、編燈籠胚、收尾、修剪、糊貼紗紙、寫字、貼花、上桐油等前后有20多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大有講究。

  制作燈籠最關鍵的一環(huán),或者說點睛之筆,當屬“寫燈籠”。掛在宗祠、家門口的,要寫上姓氏燈號,如陳姓寫上“忠順世家”、劉姓寫上“桃源世家”,體現出濃郁的中華特色。

  歲月流逝,龐氏的手藝愈發(fā)精湛,但上門買燈籠的人卻越來越少。龐義號推了推老花鏡,無奈地說:“現在家族里就只剩我和哥哥兩個人在做燈籠,孩子們都不愿意學,不愿意做,自己會堅持把燈籠做下去的,可能等我眼睛看不見了,我也就不做了吧。”傳統(tǒng)手藝面臨失傳,老人的心中滿是遺憾。(李兆葵 許陳穎)